中国年轻人报北京5月18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樊未晨)由国家发改委、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一同编制的《十四五时期教育强国推进工程推行策略》(以下简称《策略》)今天发布。《策略》明确,教育强国推进工程紧紧围绕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三大板块,聚焦重点范围重点任务,推进带动性好、示范性强、受益面广、影响力大的项目建设,不撒胡椒面,把投资用在刀刃上。
《策略》提出,在基础教育方面,要重视补弱点,集中支持832个原集中连片特困区域县和片区外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尤其是三区三州等原深度贫困区域、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等巩固教育脱贫攻坚成就,积极扩大基础教育学位供给,提升学前教育入学率和义务教育巩固率,保障群众受教育权利,加快缩小与其他区域教育差距,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策略》提出,在职业教育方面,要重点支持一批职业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高水平、专业化、开放型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推进有关院校面向经济社会进步需要,革新培养模式,优化培养结构,塑造一批精品职业院校,带动职业教育水平整体提高,有效增强产业升级和地区进步的人才支撑。在遴选标准上,将优先考虑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的院校,优先考虑纳入双高计划的高等职业院校和专业,学校应拥有好的办学基础能力、人才培养水平和社会认同度。
《策略》明确,在高等教育方面,将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瞄准重点核心技术尤其是卡脖子问题,加大双一流高校学科基础设施和大型仪器设施建设;布局建设一批国家产教融合革新平台和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优化高教资源布局,促进地区协调进步,支持一批在京中央高校疏解转移到雄安新区,支持一批南疆高校建设,支持一批中西部地方本科高校建设。支持一批优质医学院校建设,重点塑造一批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支持一批优质师范院校建设,重点塑造一批师范教育基地。
《策略》提出,推行教育强国推进工程所需建设投资由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财政性资金和中高等学校自有资金等有关途径一同筹备解决。国家发改委从2025年起统筹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有关内容建设。各地方对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的地方项目负主体责任。各地方要依据中央支持标准和地方建设资金落实状况,合理申报投资计划,地方建设资金不落实的不能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