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解释说明(每题4分,共16分)
1.教育规律
2.技能
3.课程
4.学校管理
2、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关于教育的产生主要有三种学说,他们分别是:__________起源说、心理起源说、__________起源说。
2.影响人的身心进步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3.普通的教学大纲包含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部分。
4.教学原则是依据肯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制定的,是教学中需要遵循的__________________。
3、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仅有一项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学校教育始于__________。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教学过程的基本矛盾是__________。
A.学生与所学常识,进步能力之间的矛盾
B.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
C.教师与教程之间的矛盾
3.学校课程改革中主如果改革__________。
A.课程设计
B.课程制定
C.教程编制
D.课程设置
4.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最常常最基本的渠道是__________。
A.各门文化课
B.思想品德课
C.课外活动
D.少先队工作
5.体育是进行其它各育的__________。
A.必要条件
B.物质基础
C.要紧保证
D.要紧方法
4、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大狼带小狼捕食是动物界的教育现象。()
2.因地制宜的依据之一是遗传素质的差异。()
3.布置作业的主要目的在于检查学生学会常识的程度。()
4.思想品德教育要讲练结合,既要重讲理,又要落在实处。()
5.职业技术教育是专业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则是基础教育。()
5、简答卷(每小题7分,共14分)
1.为何说教学永远具备教育性?
2.一般国内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主要遵循什么原则?
6、论述题(共25分)
结合你对发现法的认识(即你的评价),谈谈发现法对达成国内现在提出的培养学生革新意识、创造性爱文化目的的意义,与要达成该目的应该如何运用发现法(即步骤与需要)?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1999200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汉语言、种植九7、八级5、三学期教育学
试题及答案及评分标准(供参考)
1、解释说明(每题4分,共16分)
1.教育规律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在它进步运动中固有些矛盾,与其他事物和现象间的本质联系。
2.技能是指通过训练获得的在实践中顺利完成任务的一种活动方法。
3.课程广义上说是指学生在学校环境中所获得的全部经验,即为达成各级学校的教育目的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其目的、内容、范围、份量和过程的总和。狭义上的课程是指学校教学的具体教学科目。
4.学校管理是指为了达到培养人的目的,通过规划、组织、指导、协调、控制等职能活动,对学校的人、财、事、物、时问和规范等进行适当的组合、调控和用,使学校这个教育组织的功能得到充分、有效地发挥。
2、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生物劳动
2.遗传环境教育
3.说明本文
4.教育目的教学规律基本需要
3、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B2.A3.D4.A5.B
4、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2.3.4.5.
5、简答卷(每小题7分,共14分)
1.答:由于:
(1)教师传授常识的过程一直在肯定的思想体系指导下,受肯定哲学看法所支配;
(2)各门科学常识本身具备要紧的思想道德教育价值;
(3)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从所学的科学常识中遭到思想品质教育,而且还可以从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作风与思想道德中获得思想品质教育。
2.国内德育的基本原则有:
(1)共产主义方向性原则;
(2)言行一一致原则;
(3)正面引导原则;
(4)通过集体进行教育的原则;
(5)尊重学生和严格需要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6)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7)照顾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别特征的原则。
6、论述题(共25分)
答卷要素:
(1)评价:(5分)
发现法即发现学习的办法,是一种学会学科常识结构,学会学科的基本态度和办法的学习技巧。
①这种办法能充分发挥学生认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认识活动的内部过程常常发生猜想、困惑、期待等,促进学生去探寻理由和证明;
②它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用科学的看法来评价现象和事物进步的过程从而学到科学的认识办法。
(2)意义:(10分)
利于培养学生的革新意识;提升国内产业的高科技含量,加快国内现代化的节奏;提升国内在国际上的角逐地位;(此部分为开放性答案,视学生答卷的完备性与逻辑性,酌情判分)
(3)运用的步骤:(10分)
①创设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产生矛盾,提出需要解决或需要解决的问题;
②学生借助教师和教程所提供的某些材料及所提出的问题,得出解答的假设;
③学生从理论或实践上检查我们的假设,学生间有不一样的看法,可以展开讨论或辩论;
④学生对问题的争论作出总结,得出一同的结论。
运用发现法的基本需要:
①教程所创设的问题情境,应是学生独立研究力所能及的近期进步区;
②要使学生树立信心,产生兴趣,相信自己能独立解决问题;
③帮助学生找出需要研究的问题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指导学生组织己有些常识来促进新的进步;
④学生的发现与系统常识的学会结合起来,把学生的独立学习与教师的指导结合起来。
7、实例剖析题(共15分)
答案要素:
1.这位教师使用的是注入式教学(3分)。
2.该教师不引导学生动脑筋考虑,没发挥学生的主体用途,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违背了启发性原则;(5分)
3.这位教师没依据学生的认识特征,引导学生按部就班地学习理解长方形面积的求法,而是把现成的结论直接告诉给学生,导致学生难于学懂、掌握,违背了系统性原则和巩固性原则。(7分)